首页迈迪观点 从技术层面上对提升国内企业管理水平的思考

从技术层面上对提升国内企业管理水平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9日 更新时间:2013-09-29T12:58:00
史建明
众所周知,提升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是提高国内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且由于各种原因,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政府和企业都对这个问题有高度的重视。导致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很多,有体制或制度的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的因素。固然,体制或制度的因素是提高国内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巨大障碍,但是并不能说体制或制度的改变是提高国内企业管理水平的前提条件。当我们仔细研究跨国公司的经验并与对国内一些企业的对比,不难发现纯粹从技术或具体操作层面上来,国内企业管理水平也存在很大的提高空间。而且,我们如果把制度和体制的因素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前提条件,我们就等于默认了一个现实:我们的企业注定不可能在管理水平方面提高,也就等于默认了我们的企业将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将无法在世界经济体体系中谋得一席之地。      
通过对比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从运作的层面上来看,我们发现国内企业普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首先,对Marketing理念即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的理念贯彻不够充分,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其次,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数据化的管理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运作决策还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第三,国内企业在对执行层面上的细节重视还不够,存在务虚不务实的现象;最后,受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国内企业缺乏员工珍视自己信用(Credibility)的文化传统,导致说的比做的多。这些问题我们发现不仅存在于国有企业身上,在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同样广泛存。这些问题不可能简单的完全归咎于体制或制度的因素,更多是一种理念(Mind-set)上的差距造成的后果。      
彻底贯彻Marketing理念   
Marketing对国内的企业来讲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但是国内企业对Marketing的理解却并不全面,也没有进行彻底的贯彻。Marketing通常被简单的认为是某个部门的职责,或者仅仅提取了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因素,如:产品,广告,价格,地点等通常说的4Ps(图1红色的环)。实际上,Marketing并不是只局限于这几个因素,更不是某个具体的部门职能,相反,他是一种在更广泛意义上指导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简单的说就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而且这个过程不仅体现在销售与购买的环节,更重要的是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相关部门都是围绕客户的需求而运作,而且,这不是一次性的项目,而是一个可持续性的系统(图1紫色的环)。   

         
(图1)Phillip Kotler      

国内企业对通常对Marketing理念的贯彻不够彻底,对企业造成两个不良的后果。第一,企业竞争手段比较单一,如:传统的广告,促销、价格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内企业间屡见不鲜的广告战,价格战,竞争一旦激烈,企业没有办法通过系统的研发工作或售后服务工作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只好选择最简单的办法,如:上更多的广告,要不索性就直接降价以维持销售(图2)。第二,消费者的需求没有真正贯彻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导致企业营销努力的效果难以实现最大化。以航空公司为例,为了提高乘机人对航空公司的忠诚度,几乎所有航空公司都推出了常旅客计划,而且通过各种形式大张旗鼓的进行推广活动一招徕会员。在另一方面,常客卡的后台服务一般很差,如:服务时间很短、兑换机票地点有限、寄送机票兑换券需要时间很长等。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方便的兑换机票、及时收到对奖券等)没有得到航空公司的在招徕常客以外的环节重视,误认为Marketing只是营销部门的事,导致招徕顾客的努力很容易就被质量很差的后台服务的所抵消,导致极大的时间、人力和金钱的浪费(图3)。

         
与国内很多企业形成鲜明的对比,跨国公司已经把Marketing的理念,即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的思想,彻底贯彻到企业的内部运作中。实际上,内部客户的观念在跨国公司深入人心。也就是说,每个职位在公司内部都有其相应的客户,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就是对内部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通过前端部门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再通过内部互为客户这样环环相扣的过程,把最终客户的需求转换为企业内部所有相关环节和相关部门的工作目标,真正把Marketing理念的贯彻到公司日常运作中,产生1+1〉2的整合效果,真正杜绝了上面提到不同部门有不同的方式和目标,从而稀释了企业的整体营销努力的现象。      
        
图4:简化的公司内部运作示意图     

强化数据化的管理方式      
尽管数据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已经为人们所公认,而且国内许多的企业已经逐步加强了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但是不少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对数据的分析运用还远远不够。不少企业运用的数据还是停留在某些大的指标,如:财务指标,没有更深入、详细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其结果就是不少企业的决策基本上依据比较相对定性的资料。不少企业包括一些很大的企业在一些内部的报告中基本上还是向上级表态的决心书,如 “明年争取业务在上新台阶”、“抢占市场份额,争做市场领导者”之类空洞无物的豪言壮语。缺乏对目标的精确描述,对计划原因的逻辑性支持。      
实际上,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最大的缺别之一就是跨国公司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市场,销售,财务,生产等)、各个级别都高度重视数据的作用,而且这已经成为一个不成文的惯例,没有数据就基本上没有权利说话。在所有给上级或同事的业务报告,基本上每一个论点都必须有有效的数据支持,人们不但会挑战报告中的观点,甚至要挑战支持报告论点的数据来源是否可信。在公司的业务计划制定过程中,所有的计划都有来自于各个相关部门和外部相关环境的数据分析总结。而且,依据数据分析制定的业务计划,从公司到个人进行分解,直至每个个人都有明确的业务目标和相应的定量化的指标,实现了公司、部门、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各个阶层对数据的高度重视,在最大程度上减小了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同时,创造了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加强对执行和细节的重视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管理的原理并不是特别复杂,关键在于让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Let the right people do the right thing right at a right time)。其实总结这些抽象的原理实在是中国人的强项,在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中,总结出不胜枚举的“道”。令人深思的是,我们的绝大多数企业在谈到各种理论、模式时都十分清楚,但最糟糕的是,在实践中却很少人真正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做。      
我们曾经向一个企业介绍类似图5的业务计划流程时,他们的反应是,这个很简单,我们都很清楚。可是当我们对企业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发现该公司基本上找不到一个报告能够系统而详细的涵盖上面所谈的内容!大部分报告基本上都对上诉内容粗有所涉及,没有任何深入的分析。例如,他们在报告里面写道*“去年业务增长了+50%(为什么增长?为什么只有50%的增长而不是60%,70%?驱动因素是什么?跟竞争对手相比如何),利润增长了20%(为什么利润增长低于业务增长?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竞争对手怎么样?),这是全公司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员工的努力实际体现在哪些方面?各部门员工的影响有无不同而且为什么会不同?)”。诚然,以上这些问题都很简单,甚至属于细致末节的小事,但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精确的答案,我们很难想象该公司能对其经营管理的现实状况有全面而真实的了解,也很难相信该公司能够据此做出正确的业务决策。(注:*数字并非真实数字,红色为作者所加问题)。
再如,我国的家电企业无论在产品质量上和产品推广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如果把同类国内企业的产品说明书与国外公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看似细微实则显著的不同。两者在设计印刷上的缺别暂且不谈,就内容而言区别也十分明显。最重要的是国内的产品说明书比较难懂,要不是有很多的专业词汇,要不是示意图粗糙,让人看的眼花缭乱,需要消费者自己去猜哪个按钮是干什么的。相反,国外企业的说明书非常容易懂,已经详细的列出了若干基本功能的操作步骤,还列出了许多常见的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步骤写得一清二楚。只要识字就知道怎么用了,基本上不用思考。而且说明书上的产品示意图一目了然。设计印刷的精美可能同成本有关,但是,产品示意图粗糙、使用说明难懂就实在是难辞其咎了,这些完全是可以稍加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事。这些在细节上的表现实际上生动的折射出这两类企业在管理水平上的巨大差距。正是由于我们的企业在若干类似的细节上的不重视,导致了我们企业的产品附加值总是比较低,只能在低端市场与跨国公司竞争。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很多企业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各种各样的战略,各种各样的管理模式,忙于各种各样的长远规划,但是在如何把一些已经经过检验的正确的事情付诸正确的执行的方面花的时间精力太少了。这些大“道”如果不把他们转换为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怎么可能得以实现呢?      
与此相反,跨国公司在执行和细节上的重视与投入与他们在战略上的重视和投入是旗鼓相当的。在跨国公司的运作中,没有具体细节的计划,无论言辞多么优美,概念多么诱人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具体的细节都高度的关注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任何的一个论点都要有过硬的证据支持,任何一个计划或建议都要有具体且令人信服的理由。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      
建立员工珍视自己信用的文化      
在跨国公司,员工对自己信用(Credibility)的重视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鲜明的文化。员工从入职时起就被灌输这样的观念,必须通过履行自己对他人的承诺(Commitment)来赢得自己的(Credibility)。如果某位员工经常性的不履行自己的承诺,其在公司内部的生存空间就非常的狭窄,无论同事还是上司都会对其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其在公司的职业发展前景。Bill Gates在美国对学生演讲中的一句话是对这种文化的一个十分精辟的注脚:“世人不会关心你的自尊。世人希望你在对自己感觉很好之前能够做出点什么事情来。The world won’t care about your self-esteem. The world will expect you to accomplish something BEFORE you feel good about yourself.”      
反观国内的不少企业,存在一种十分不良的文化,承诺十分容易,但是真正履行承诺时就很困难。往往在拍胸脯说没问题后不久又痛心疾首的说实在对不起,因为各种没料到的原因没法做到。而且还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自己做不到。究其原因,企业缺乏珍视个人信用的文化首当其冲。员工不把不能履行承诺当作一件严重的事情。就是在这样一些有意或无意的无所谓环境中,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各样的顽疾就慢慢滋生出来了。      
很多专家学者都谈到了信用危机是当前中国社会的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信用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决非本文所能够讲清楚。但如同前面所谈到,我们不能因为没有这样的环境去而放弃了企业的自身的主动努力。实际上,我国企业的管理层只要愿意,完全是有可能在企业内部倡导并建立起珍视信用的文化。我们不少的企业在要求干部学习《三国演义》,读《红楼梦》方面不是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吗?如果能把抓类似这样一些的学习的部分精力来抓一抓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道理的学习和贯彻,从上到下,身体力行,并辅之以相应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完全有可能逐步推动企业员工对自己信用的重视的习惯,最终形成珍视信用的企业文化。      
小结      
以上四个方面的是相辅相成的,但所有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我们的企业管理层首先转变观念,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其次,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体制是这些行为制度化,并通过从上到下的身体力行确保这些理念和制度能够在各个级别得到贯彻执行,最终形成为大家所默认的企业行为方式。如果我们的企业能够在这些方面不断的进步,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中和竞争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原文首发于2001年)